是付出还是收获-当外遇入家门 心情篇
(本文刊於81期会讯)---By冰琪玲
是付出还是收获
当了将近二十年的家庭主妇,虽然不是全职,毕竟还是把大多数的时间给了这个家及每个家人,甚至想著心有余力还要回馈社会,不知为何总是想著如何付出,直到入不敷出时才知道忘了照顾自己,原来不断地付出其实是想要得到,因此我感谢事件的发生,让我有重新探索自己人生的机会,成为功能发挥的人。
很多人知道「晚晴」是遇到婚姻问题的专业服务机构,无论是自己遇到婚姻上的问题或亲戚朋友遇到便会第一个想到。晚晴的专业是宝贵经验的累积,是走过婚姻困难姐妹们以好几公升眼泪换来的经验,每一个血淋淋活生生的案例都真实上演过,当上门求助的姐妹诉说著婚姻的种种问题时,走过的姐妹就当起了那心灵的捕手接住那每一段心痛的故事,安慰著每颗受伤的心,这是秉持著"拉一把"的精神相互扶持到现在。我在晚晴被帮助,享受到苦尽甘来的甘甜,也感动姐妹们愿意敞开自己过去的痛,彼此互相舔舐伤口那份心,有些姐妹无论多忙都牵挂著新来的姐妹,是否被好好照顾,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她们快点脱离痛苦,而得到帮助,在这里面没有利益,只有真情和温暖、学习和成长。
有些人不了解晚晴便批评晚晴,有些人接触晚晴但不如预期,因此对晚晴有偏见,因而激起我对晚晴的捍卫之心,期待晚晴能被看见,也期望更多的人能享用忧伤后的甘甜。因此吸引我身体力行加入服务行列,很幸运地遇到了晚晴久违的志工培训课,我觉得要帮助人必须先装备自己,很喜欢学习的我当然二话不说就报名喽!在经过半年的学习下来,自己收获很多,也一路不断地自我探索、自我挑战,也激发自己未曾开发的潜能,才赫然发现自己很喜欢与人互动,也在互动中研究人的心理动态及感受。很多的课程也帮助我扭转了过去很多不正确的认知,打破了许多框架,读了许多相关书籍才知道为何人会痛苦、会生气、会攻击、会受伤、会有摩擦,而成人想的、小孩想的、男人想的、女人想的,各种家庭、社会背景的人,各种经验相同或不同的人想的都是那么地不同,越接触就越觉得有意思!人际之间的重点不在於别人怎么想,而是我们自己怎么想、怎么解读,怎么与人相处,必须先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,当自己越认识自己、清楚自己、觉察自己时,越能帮助别人,才不至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在别人身上。
帮助绝非改变别人,因为人无法改变别人,唯有自己想要改变并且愿意努力勇敢面对,学习是让我们能成为对方的明灯或明镜,让他看见,不再迷路或迷失。
是付出还是收获,其实每件事都有两面,付出时带来收获,苦难后才能感受甘甜。与其想著过去心有余力才回馈社会,不如说时机到了,我在心还无力时投入了晚晴志工行列,表面上是帮助别人其实受惠的是自己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常觉得心理学、同理心、如何倾听、如何立界线、自我探索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,这样好的课程、这样重要的知识,应该成为通识课,让人与人的了解更多,才不致伤害别人或受到伤害,让自己心灵更自由,社会、家庭更和谐。我们由初步基础的学习到深入专业的学习,期盼自己能真正的帮助更多的人。
作者:冰琪玲 编辑:台北晚晴